《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2022-09-08 作者:车凤 来源:三月雨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紧密相关,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孔门四科着眼于“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虽文学方面见长的是子游和子夏,但编辑《论语》的孔门弟子及后人们,仍是体现了极高的文学修养和品位。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有如此成功的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另外,《宪问》篇中对于孔子和老相识原壤的相见场景的描写也十分生动有趣,从夫子对原壤的高度概括及一个微小动作体现了孔子的率真之气。原文为:“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孔子的老相识原壤为人放浪形骸,不守礼法,孔子去拜访他,原本他应该出门迎接,他却坐在那里,伸长了腿等着孔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因为是老熟人,孔子就直言批评了他,说他小时候不尊敬兄长,长大了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老了又不死成为祸害。正所谓“(君子)听其言也厉”,孔子的嫌弃之情可以说溢于言表了。而且,除了这种言辞上的硬刚,孔子还用手杖轻敲了原壤的小腿。这个动作反映出他对于老熟人的“恨铁不成钢”,更传递出对于“礼”的坚定维护。两个人的形象同时跃然纸上了。

  以上两章内容,都不是围绕“义理”而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孔子广收弟子,周游列国,希望在整个社会道德危机、生灵涂炭之时,重新倡导和建立社会秩序,回到“内圣外王”“郁郁乎文哉”的德治礼治时代,以王道代替霸道,缔造礼义之邦。他这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生选择,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合时宜而且是愚蠢至极的。

  《微子》篇中,孔子师徒与隐士长沮、桀溺的相遇,从文学表达的层面而言,情节曲折,情感流露自然真切,让人读来似微型小说一般: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段的内容描述孔子师徒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偶遇隐者长沮、桀溺在耕田,孔子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驾车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不是“鲁国的孔丘”,子路说是。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再次确认了子路是孔子的学生,而后说:“社会纷乱,像洪水一样坏人坏事到处弥漫,全天下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继续翻土劳作。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费力改变现实了。”

  这段对话的核心是“问路”,子路问的是渡口怎么走,隐者跟他讲的是人生之路如何选择的问题。面对隐者长沮和桀溺鄙夷不屑的嘲讽言辞,孔子的落寞和难过溢于言表,此处“怃然”一词非常之准确传神,然而孔子对于自己的选择非常明确和坚定,因此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他提醒子路,既然生之为人,便要有理性和责任,不能如鸟兽一般进入纯自然的环境,就要面对真实的社会生活。末句“丘不与易也”,指天下若有道,人间和谐美好,自己就不会和弟子们一起去改变社会了。这一段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仁以为己任”的价值追求和不问结果、为天下苍生奔走的勇气担当,但并非直接对孔子歌功颂德,而是通过几个人物的言语、举止、神情,生动展示了他们“出世”和“入世”的迥异人生追求,也让读者体会到夫子选择的这条路其实比做隐士要艰难得多,烘托出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使命感。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其中有明喻、暗喻、借喻、反喻、引喻、对喻等。这些修辞的运用,对于论理和记叙为主的《论语》文本增色不少,大大提高了表达的形象性、趣味性,也引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一句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两句都称得上是千古名句,所蕴涵的精神内涵都十分丰富深刻,前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哲思咏叹,后者则是对于外境磨砺下的人的风骨彰显和对生命韧性、君子人格的歌颂。正如钟嵘所说,“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本质上紧紧关联如何在生命里创造一种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作为人的一种有限性,达成一种卓然和不朽。不管是对于时间流逝的紧迫感,还是对于乱世危局的摧折和考验,孔子的感慨和譬喻都具有极深的意味。

  《论语》中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有趣比喻,是《述而》中的“浮云”意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者,于我如浮云。”君子务本,喻于义而非喻于利,夫子的根本追求在于“道”,因此孔颜之乐完全是精神世界的坦荡和快慰,对于物质的需要极其简单。相比之下,那些借由不义手段所获的财富地位,对夫子来说就像是浮云一样。之所以用“浮云”作比,是因为浮云虚无飘缈的特性,它看起来很美很高,但却聚散不定,是靠不住的东西。富与贵对世人充满了吸引力,是因为世人大都目光短浅,被欲望羁绊而不得自主。而以孔子的大智慧,自然心明眼亮,不受虚荣的惑乱,能够超然物外。

  此外,《为政》篇中关于诚信也有精彩的比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此章把“信”喻为大车(牛车)和小车(马车)连接横木的輗和軏,别有深意,一方面强调这种连接工具的重要价值,没有它们,人就没有办法利用牛马的力量拉动车子前行,表现了人没有诚信就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和相助,寸步难行。另一方面,輗和軏在车子的部件中都属于非常容易磨损的部分,而一个人诚信的口碑亦是日积月累方能建立起来,但是一朝不慎便会毁于一旦,重新建立难于上青天。

  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也对后世文人墨客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


来源:车凤
(声明:“三月雨”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7 2022-12

三月雨:助力海淀区廉洁文化建设

文以化人,廉以养德。党的十八以来,海淀区纪委监委瞄准“新、特、精”,教育“关键少数”,引导“绝大多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廉洁文化教育,使党员干部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从廉洁故事中收获营养、激励前行,从历史文化中以史为鉴、知古鉴今,让廉洁文化“亮”起来、“火”起来、“活”起来。
26 2021-10

主席强调领导干部要在干中学、学中干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工作本领,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08 2022-11

当代廉政展厅之思

廉政展厅,即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展厅设计,其通过展览的设置进行廉政思想的宣传以及廉洁成果展示,执行廉政教化功能、廉洁文化传承以及形象塑造功能。反腐的重要性与持续性使该类展厅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市场评价一般,模式死板,易陷入流于表面的困境。当前,文化市场不断变化,竞争日趋激烈,拥挤的红海之中依然会有许多勇士进入战场,渴望获得一席之地。时代与技术的不断变化给予了每个人突围获胜的机会,技术的更新、潮流的迭代以及受众口味的变化,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加持之下,传统的高位不在,取而代之的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传统与新兴赛道的不断延伸与交叉使得传统与新兴策展单位都必须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学习对方的长处,二者的不断融会贯通造成了现今的展览市场。
21 2023-02

以刮骨之力净化足球生态

2月14日晚,中国足球再爆惊雷!湖北省纪委监委官方网站和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发布通告,中国足球协会主席、党委副书记陈戌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审查调查。
13 2022-09

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六大亮点

一是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是人民法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巡回法庭的设立对于保障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促进司法公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04 2022-03

新时代廉洁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新时代,廉洁作为一种品质,不在仅仅指官员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而是在观念和行为层面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了要求,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有“不贪污腐化、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不奢侈浪费,品行端正、气质高昂、为人清正的意识”。
16 2022-03

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

三月雨集团将廉政教育融入展厅,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一段段发自肺腑的忏悔、一次次对贪婪内心的拷问,警醒和教育着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三月雨以其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的廉政展厅建设经验,深刻把握党风廉政教育。
15 2022-03

严守纪法规矩 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古语有云:“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基础,修身的基础,就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念。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加,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而是需要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正心立本,常常主动回望人生,时时拂拭初心。否则,在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付出惨重代价后再被动回望,岂不为时晚矣。
21 2022-04

让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的座右铭

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利于实现其健康成长。当前社会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国内与国外文化交融的时代,存在价值的冲突与碰撞。青少年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容易被假象迷惑,产生扭曲的想法,出现错误行为,主要是因其缺少价值目标的引导,再加上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期,在多元文化时代,容易导致好坏难以分辨,在信仰上陷入迷茫,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对其实现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06 2022-01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