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展览唤起观众的共情

2022-07-14 作者:柳夏 来源:三月雨
  共情,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简言之就是共同的感情,它要求主体能够走进客体的世界,能够了解并理解客体,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并作出恰当的反应。因此,共情又称为移情、同感、同理心。如今,共情已被各个领域熟悉与使用,对于革命历史类主题展览来说,它已成为展陈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的广泛开展,以及红色文化的不断升温,革命历史类展览已成为人们进行情感交流、情绪体验、情趣陶冶的重要介质,承载着多种“共情”要素。
 
  正是认识到“共情”的意义与价值,三月雨在设计建设的革命历史类展览中,在内容选择、表达形式中融入共情,在情感互通的情境中实现信息传递、历史教育、情感浸润和行动激发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展览的品质和感染力。
 
  策展者与展陈对象的共情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展览背后,离不开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工程实施等多个环节的有力配合。在这之中,内容策划的工作是首要的。我们以什么样的“情”和观众与共?这就要求策展者首先必须与展陈对象共情。策展者充分了解和感受革命人物、革命事件,形成自己的认知,获得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共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展陈对象共情的过程,其对展览内容策划有重要作用。
 
  革命纪念馆的展陈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革命人物的事迹、思想、人格、风范、贡献等,二是革命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影响、意义等。例如,在策划有关革命人物的展览时,策展人首先必须对革命人物的生平作深入系统的了解。要能够感悟革命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在革命人物的作为、思想、风范方面产生情感上和行动上的认同。只有这样,策展者才能紧扣展览主题,挖掘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策展者与观众的共情
 
  展览其实就是一场遵循一定规律展开的共情之旅。这种规律是根据观众的特点、需求、喜好等来设定的,这也就要求策展者必须对此进行观察或调研,了解目标观众的参观动机,是强制的还是主动的?他们想从展览中获得什么?吸引他们的最佳方式有哪些?诸如此类的观众需求分析必不可少,这也直接影响展览内容的选择及陈列形式的设计。
 
  当我们以“共情”心理获知到目标观众对展览的看法和想法,便可以通过“想象接触”等来创设和激发认知共情的场域。
 
  目前很多展览的方式是开放性的,会以问题“提出——解决”的路线行进。革命历史展览的一大特色是:规范性灌输。因为其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宏大历史背景下的重要人物或者重要事件。所以这一类展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的灌输,但这很难起到教育作用。反观“受教育”对象并不完全了解党史“大背景”和许多抽象的专业性词汇。这时,策展者就应该选择革命历史中的生动片段做到与观众的共情。
 
  当瞿秋白唱着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当李大钊走上绞刑台,他那“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号召激励着更多的人;当彭湃亲手点燃田契,高喊着“田谁在种,就归谁”……这些真实的故事让理想信念达到高潮,毫无疑问会引发观众的共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楷模的爱国、为民等情怀可以激发今天的人们反躬自省、见贤思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有英勇无畏的引领者,而这些引领者又必将唤起后世更多的引领者。
 
  观众与展览的共情
 
  能够把普通观众的情感调动起来,来表达人类共同价值观,从而跟观众达到共情互动的艺术效果,这是一个展览的成功之处。
 
  观众的情,又如何与展览与共?除了在内容选择上进行深入挖掘外,形式上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 
 
  随着艺术门类之间创作手法的相互影响,传播渠道的日益丰富,特别是新媒体的飞速传播,使得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鉴赏习惯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不再需要说教,而需要润物无声的感化;他们不再相信人物一成不变,不再接受曾经存在于影视作品中脸谱化、公式化、概念化的人物,而想要获得对历史人物更加丰富、多元的认识,作为策展者,同样需要转变而建立一种“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历史观,进而在展览策划中表现这种历史观。这种“转变”就完成了策展者也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创作者、艺术传播者、艺术接收者的升华。
 
  面孔墙是革命或战役纪念馆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展示手段,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英雄、名人的事迹,表彰他们作出的贡献,彰显他们昔日的风采。面孔墙一般是以正面墙壁作为背景,将人物肖像集中在同一张墙面上,营造一种铺天盖地的感觉。与常见的照片墙不同,面孔墙强调的是“脸”,是无数个体面孔集合成为的人物群像。在这种情境下,人物的面孔被物化,成为过去历史或当下社会发展的见证,个人的经历被隐去,共性的记忆却被凸显,最终成为了一段集体记忆的符号;面孔大量密集的出现,无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压迫,这种直接的冲击,使观众在震撼过后不自觉地沉浸在展览创造的氛围中,实现了观众与面孔背后人物的共情。
 
  实现展览与观众共鸣共情,让观众在展览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在享受思想与艺术的美感中进一步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是三月雨作为文化建设者的使命与追求,也更会让三月雨的底色更加鲜艳,更加明亮。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8 2023-03

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五年成绩亮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
01 2022-07

党的会议制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回顾过往,党和国家的诸多重大会议记录了党的奋斗实践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前进,领导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鲜明中国政治特色的会议制度。 

24 2022-10

学习二十大:两个永远在路上

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主席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过去十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作了总结,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报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16 2022-05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的根本所在,是全面从严治党和解决党风廉政问题的治本之道。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抓牢以下四个着力点。
29 2022-09

院企合作 建设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学科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纪检监察学进入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成为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
21 2022-02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事业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15 2021-12

在党史长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建国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党史这一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无穷智慧和巨大力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5 2022-07

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主席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28 2022-03

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三个“必然要求”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主席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全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07 2022-01

理想信念教育共产党先进的防腐剂

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